天公诞, 又称玉皇大帝圣诞之日。来源于女娲娘娘开天地,造万物。初一为鸡日,初二为狗日,初三为猪日,初四为羊日,初五为牛日,初六为马日,初七为人日,初八为谷日,初九为天日,初十为地日。在正月初九这一天,人们多斋戒沐浴,上香行礼,祭拜诵经,妇女多备清香花烛、斋碗,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,求天公赐福。
亦有民间傳說,在唐朝,黃巢的軍隊曾在新年間從北方到南方(也有人說是宋朝楊宗保,又有人說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,總之,是傳說!),北方軍隊在遇到服飾與語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時,由於聽到這些居民自稱是“狼”(閩南音“人”的讀音),而大開殺戒。面對北方強兵的福建居民,只好紛紛逃到甘蔗園內躲避。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,停止了殺戳。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園。據說,僥倖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園的日子,即正月初九日,用來補過新年,形成了後來的風俗。所以说福建人拜天公,除了感恩外,也祈求天公在新的一年,赐福给全家人,让合家大小平安。
当鞭炮声响起时就是拜天公的时间, 既是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(十一点至一点), 为了不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, 甘蔗更是拜天公的必需品, 而且祭神的甘蔗须带叶,以征节节上升甜节节和开枝散叶. 而供桌较特别,需设顶桌和下桌(或前后桌),一般是以长板凳或矮凳将八仙桌垫高,八仙桌脚下分别置放四叠寿金(金纸头得朝门口,就像人敬神时的方向),此即為顶桌,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张供桌,即為下桌, 顶桌前再繫上吉祥图案的桌围. 拜天公时, 设置地点可分两类:一是家中正厅有吊天公炉者,二是家中无天公炉者。若是家中有帛天公炉的话,可把供桌设於大公炉下向门外的方向,表示向天恭迎天不尊驾降临;若是家中无天公炉者,则可将神桌设於前门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。